【博雅讲堂】第四讲  ”新中知识产权”

摄影:明会 文江 晔丹等

8月27日,由新加坡知识产权局局长邓鸿森先生、知识产权界学术泰斗刘春田教授、刘孔中教授担任主讲嘉宾的“博雅讲堂”第四讲顺利举行。三位主讲嘉宾通过总结知识产权百年来的发展,从政府监管、学者研究  、企业经营多个角度分析知识产权在鼓励创新、推动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探讨知识产权在未来的商业化路径、法律保护及政府因势利导实施的重大举措,与在座近百位校友、知识产权学者及社会各界人士分享观点,共同分析寻找未来知识产权发展的重要趋势及重大商业机遇

(邓鸿森先生发表演讲)

邓鸿森局长从一百多年前英国作家狄更斯到美国发现自己的文学作品畅销而自己毫不知情更未收到任何版税的真实故事,讲述任何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政府的作用是在过度保护与缺乏保护之间寻找到平衡点,既要鼓励、激发创新,也不能因过度保护而阻碍经济发展,重要的是取得互利共赢。邓局长还通过分析标普500企业在过去四十年间无形资产占总资产比例从20%上升到80%的实际数据,认为以知识产权为代表的高新行业将在新加坡以及整个亚太区域具有长足的发展潜力。邓局长也向听众们简介了新加坡知识产权局在知识产权商业化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刘孔中教授在讲演中)

目前在SMU任职的刘孔中教授是具有中国、新加坡、台湾等多地教学经验的台湾学者,早年毕业于台湾大学。他用曾代理过北京大学校长、又担任过台湾大学校长的傅斯年先生的“一天只有21小时,另外3个小时在思考”的故事,瞬间拉近了与北大校友的距离。刘教授通过总结对比,评点中国、台湾、新加坡三地在知识产权保护及发展中的成功与不足。他提及中国大陆早在1991年就加入《伯尔尼公约》、2008年出台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规划;新加坡政府在知识产权方面能快速、灵活地采取鼓励政策,吸引世界各国的公司来新加坡申请专利等,并开放引进人才,在几年时间内就招聘了一百位以上的专利审查专员。这些措施保证新加坡和中国以不同形式在知识产权领域取得长足进步。国家虽有大小,各有发展舞台。

(刘春田教授演讲)

刘春田教授在题为《创新是中新发展的不竭之源》的演讲中,既有引来听众笑声不断的“王老吉”案的幽默点评,也有对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在资源配置所起作用的肯定,更有对中国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国家整合资源能力的自豪。在未来法律体系建设上,刘春田教授主张将知识产权归入私权,应纳入民法典中。目前的民法典仍以物权为主,关注的重点是有形的房子和土地,而未来知识产权将成为第一财产权,“知识是财富之源”,知识产权取代物权成为第一财产权将是二十一世纪民法典的重要标志。

(主办方代表黄东浩副会长致词)

(主持:关冲)

讲座开始前及结束后,校友及各位嘉宾饶有兴趣地参观了万事达创新实验室展示厅,与机器人合影对话,感受创新给日常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请校友及各界热心人士继续关注博雅讲堂,并期待下期讲座再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