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蒙特梭利什么样?

原创  墩儿妈生活志

第98篇原创   -- 经作者同意 转载

墩儿妈相信,点开这个标题进来看这篇文章的亲,肯定都听说过蒙特梭利,区别只在于已经把宝宝送进了蒙特梭利幼儿园还是就仅仅听说过。

百度百科上对蒙特梭利的定义是:

玛利娅·蒙台梭利(意大利语:Maria Montessori,1870年8月31日-1952年5月6日),意大利幼儿教育家,意大利第一位女医生,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女权主义者,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她的教育方法源自于其在于儿童工作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儿童自发性学习行为总结而成。倡导学校应为儿童设计量身定做的专属环境,并提出了“吸收性心智”、“敏感期”等概念。

墩儿妈的亲表妹(二姨家的闺女)在美国西雅图学幼教专业,曾经给墩儿妈科普过美国把幼儿园分为八大流派:

  1. Construction
  2. Head Start
  3. High Scope
  4. Creative Curriculum
  5. Project Approach
  6. Reggio
  7. Montessori
  8. Waldorf
  • 最常见的是Creative Curriculum,但最难的也是这个,因为所有material都是hand made,老师和小朋友之间是partner的关系而非teacher guided;
  • Reggio是突出Project;
  • Waldorf基本全天都在室外,让孩子自己干活做饭神马的;
  • Montessori(蒙特梭利)只是其中之一,在中国接受度比较高、风靡中国。

2016年11月18日上午,墩儿妈和墩儿到新加坡House on the Hill Montessori Pre-school参观体验了大半天。这是墩儿妈真正接触的第一个蒙特梭利幼儿园,所以墩儿妈很好奇;也是北大新加坡校友会校友们交口称赞的幼儿园,所以墩儿妈肯定有一定的心理预期。如果亲想从这篇文章里全面系统客观地认识蒙特梭利教学理念,那是不可能的——不瞒你说,墩儿妈自己还整不明白呢;如果亲如果想了解一个普通妈妈的所见所得,请继续阅读。

1. 规模&环境

图片来自于House on the Hill官方网站

墩儿妈拿手机照不出这个角度的

幼儿园正如其名,坐落在一个小山上。嗯,新加坡的小山,不用考虑海拔,墩儿妈只是想说:周围比较安静。幼儿园由一个小操场、一座三层小楼和一个小后院组成。小楼每层面积就是一个大教室加两个小活动室,一共两三百个小朋友。从规模上来说,和中国内地的公立幼儿园根本没法比,但是和香港的幼儿园相比,可以算规模宏大▼

幼儿园为了保护小朋友的隐私,要求拍照时不可以照到其他小朋友。所以请众亲不要怀疑:为什么这个幼儿园里都没有小朋友?哈哈,只是墩儿妈只能趁其他小朋友都不在的时候才能拍照罢了。

室内装修保留着建筑的原貌,并没有特意把墙壁刷成彩色神马的,但是可以看出在细节上也花了心思,例如墙上的立体画▼

后院是一片草坪和一个小花圃,小朋友们每天可以在草坪上玩paddling pool,还可以在小花圃里亲手种植蔬菜水果▼

墩儿超级激动,墩儿妈猜因为这是墩儿迄今见过的最有Peppa Pig场景代入感的地方;墩儿洗手的时候第一次见到了hose。

按照墩儿妈表妹的说法,室外动手这部分并非蒙特梭利教学的重点,所以也就不能指望其它蒙特梭利幼儿园都有这种配置。

2. 教具Yes & No

蒙特梭利理念里教具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蒙特梭利教具以木质为主,看似简单,却可以让宝宝从最初的学习抓握一直到两位数乘法。

墩儿妈之前听说蒙特梭利的教具很贵,但仔细看看其实很多都很贴近生活,甚至可以在家DIY。例如这些,乍一看还以为是餐具和食物▼

其实是蒙特梭利理念中锻炼宝宝精细动作、手眼协调的教具。在家完全也可以准备哦!而且,等宝宝把这些玩利索了,自己吃饭也不在话下啦。

墩儿对用夹子夹东西情有独钟▼

回家后墩儿妈专门把一套little tikes小厨房玩具中的塑料夹子拿出来让墩儿夹东西玩,同时觉得自己家对玩具的开发远远不够。

整栋楼里都没有一个电视,是的,蒙特梭利教学理念中是没有电视的。墩儿妈特意问了北京蓝天幼儿园(就是春晚中经常能看见名字的那个蓝天幼儿园)和香港的几个知名幼儿园,电视都是重要的教学工具,前者用于播放教学ppt,后者用于播放动画片。

虽然墩儿妈总说幼儿教育是殊途同归,但是墩儿妈了解得越多越发现:不同的理念下,过程还真挺不一样的。或许这也就是幼儿教育还能分出八大流派的原因吧。

还有一个让墩儿妈震惊的是,墩儿妈去的那天恰好是一个幼儿园小女孩的last day,她已经收到新加坡最好的公立小学的offer(具体学校名字墩儿妈实在忘了)。墩儿妈看到了她的作业本,其中数学内容已经涵盖了两位数乘法!墩儿妈就问老师:难道蒙特梭利对数学要求这么高?老师回复:其实并没有要求,只是看孩子个人。这个女孩恰好对数学很有兴趣,那么老师就会在数学方面给她更多的指导。

3. 混龄班:和平共处vs丛林法则

蒙特梭利还有一大特点就是混龄,内地的公立幼儿园分大中小班,香港也分k1、k2、k3年级。蒙特梭利就不同了,18个月-3岁前一个班,3岁-6岁一个班。如果把3岁前归到早教范畴,那么正经的幼儿园阶段,就是不按年龄分班。没有统一的标准化教学内容,各个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老师也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前提下进行引导。

就墩儿妈参观的半天来看,倒是看不出什么以大欺小,当然也没看见孔融让梨。单凭想象来说,墩儿妈觉得像墩儿妈这种独生子女,真应该上混龄班。倒不是为了蒙特梭利,只是为了找找兄弟姐妹的感觉。

4. 独立 & 专注

不知是否越早上幼儿园的小孩越独立。墩儿妈自己当年是2岁半就进全托幼儿园,即周一早上去,住在幼儿园,一直到周六下午才被接回家。墩儿妈觉得自己是挺独立的,哈哈。

但是一岁半的宝宝自己吃饭自己收拾餐具甚至洗碗还是震惊到了墩儿妈。当然,这并不是说老师就全都不管,最初的引导和帮助肯定是要的,但是整体来说肯定是比同龄的孩子独立很多。

墩儿看到其它小朋友吃橙子,就也要了一块来▼

墩儿妈故意躲开,让老师鼓励他自己吃,吃完之后把皮扔到垃圾桶、把碗收拾好。墩儿对扔垃圾不陌生,但是收拾碗是第一次,尽管完成得不太好,但是墩儿妈相信如果坚持这种引导再加上其它小朋友的影响,墩儿不出一个星期就能养成好习惯。

老师表扬了墩儿的专注力,说这个年龄的小孩能独立专注地玩一个玩具或者听故事是很好的事情,让墩儿妈注意不要让外界破坏了墩儿的这个优点。这就需要更高的师生比例,越是小班才越有可能尊重每一个孩子的节奏,让孩子在专注一件事情的时候可以不被打断要求做别的。

墩儿的专注力也是被迫练出来的,当墩儿妈自己看孩子又需要工作的时候,就会跟墩儿说:妈妈要工作,小墩儿自己看书/玩,好不好?然后墩儿就不得不自己在一旁看书或玩玩具了。

5. 国际化幼儿游学

这par和蒙特梭利理念应该没什么关系,但绝对是House on the Hill幼儿园给墩儿妈留下的深刻印象之一。

新加坡原本就是个多民族融合的国际化国家,这在幼儿园里表现得尤为突出。墩儿妈放眼望去,白人、黄种人、南亚人种小朋友的占比差不多,据老师说还有个别黑人小朋友墩儿妈没看到。幼儿园主要教学语言为英语,但是每天下午会有中文、日文、法文等外语班。这个外语班并不是专门给小朋友学外语,而是给在家有对应语言环境和语言基础的小朋友在幼儿园创造相同的环境。例如一个北大校友家的女儿,在家跟爸爸妈妈说中文和法文,那么来了幼儿园之后,就选择了下午的法语班。即老师全程用法文和小朋友互动,并非教授单词或者例句。

墩儿妈就现在鼓吹的父母出国玩期间把幼儿园阶段的小孩送到国外当地幼儿园游学的事情征求了House on the Hill幼儿园创办人之一Jing女士的意见,她对此持否定态度。原因是:

  1. 这个年龄的小孩还太小,对新环境需要一个过程来适应,突然到一个陌生环境,又与父母分离,会很没有安全感;
  2. 短暂游学,若小孩不接受,那么肯定是不开心甚至天天哭;若接受,那么离开的时候也很麻烦。幼儿园毕竟不是旅游景点或者游乐场,有老师也有小伙伴,小孩子会产生感情。游学之后就走,对小孩子也会造成伤害;
  3. 从老师的角度,也需要对一个孩子深入了解才能有效地和孩子交流、教学,对于天降的游学宝宝,老师也会无所适从。

写在最后

墩儿从幼儿园回来已经两个多月了,迄今记得老师教的小游戏并且对未来要上的幼儿园充满期待。

墩儿妈目前并没有决定让墩儿上蒙特梭利幼儿园,毕竟不同的蒙特梭利幼儿园也不尽相同;但是墩儿妈觉得蒙特梭利的一些理念和方法确实不错,在家也可以借鉴执行。墩儿妈仍然相信在孩子12岁之前,父母是最好的老师。至于幼儿园嘛,如果不是为了升小学等因素,离家近比什么都重要。

墩儿妈原本计划推送本文之前让Jing女士过过目,避免有哪些地方写得不确切误导了读者。但是后来决定先不给她看,因为这样可以保持墩儿妈作为一个普通的妈妈去参观之后的所见所得的原始性和真实性。换言之,大多数妈妈在参观一家幼儿园之后的感受,是并没有机会再反馈给幼儿园让幼儿园方来判断感受是否正确、真实的,墩儿妈就是想尽可能还原这种感觉并且和粉丝们分享。当然,为了保证科学性,墩儿妈推送之后会邀请Jing女士在文末留言区留言点评,如果墩儿妈有误传或者误解,Jing女士会帮忙更正。所以看本文的时候也别忘记看看留言区!